2000年初,江城武汉暴发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新冠疫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模糊了记忆。但认真回想起来还是让人胆颤心惊,不寒而栗。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奔赴疫区,公而忘私,舍已救人的白衣天使们,他们用生命桿卫了白衣天使的荣誉。如今的岁月静好,正是因英雄们的负重前行……题记。
提刀征战作男儿 不斩疫魔誓不还
——记上海德济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副队长河南藉女护士阴朝霞赴武汉投入被称作疫情“风暴眼”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病房的征战历程。(文/马卫民)

出征在即的阴朝霞同志
2020年的2月14日是一个阴雨连绵,寒风料峭,人心倍感压抑的坏天气。
上午10时,上海首支社会医疗救援队,德济医院第一批援卾医疗队的6名队员,挥手告别了送别的人群,带着防护物资和满腔热血,登上专车启程奔赴武汉抗疫前线。
汽车奔弛在旷野上,副队长阴朝霞望着窗外昏暗低垂,时刻都会塌下来的天空和萧杀大地,心里便长出了一片荒草,五味杂陈,难以名状。
己亥年的腊月底,阴朝霞离开了在上海工作的德济医院,踏上了阔别已久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老家过年的归途。想到古老秀美的山城,想到就要与年老多病的父母亲见面团聚时,心里便一下子甜透了,喜悦把她的脸荡漾成了一朵鲜花,灿烂无比。
大年三十,阴朝霞回到了家。踏进家门那一刻,患眼疾已失明多年的老父亲听到她的喊声时,激动地嘴唇直抖,说不出话来。性格风风火火,直言快语的老母亲,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与父母团聚的日子无异是温馨甜美的,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狂风暴雨般袭来,并迅速向全国漫延。家乡山城及各乡镇、村组也迅速设置了卡点,盘查登记过往人员车辆、测温登记。政府组织力量,摸底排查、宣传教育、配置定点医院,组识培训医务人员,随时准备收治病人,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阴朝霞宅在家里,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全国各地的疫情信息,看着日益攀升的疑似、确诊及死亡人数,心里象压上了一块石头,沉重憋闷,终日食不甘味,失眠多梦,节日里的欢乐气氛被疫情搅得荡然无存。她看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意识到了国家和人民正在经历一场大灾难。自己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职责和使命,何况在这个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更加需要付出,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阴朝霞坐不住了,心里发紧发急,但不能说出来,更不能表现出来,以免年老多病的父母担心害怕。他一面嘱咐父母做好防护,安慰老人,一面联系单位,了解情况,报名参加抗疫,做好返程的淮备。
她本打算过了初五就返回单位上班,以缓解单位的工作压力。但令她想不到的是一票难求,在苦争苦等了两天之后终于买到了车票。正月初八惜别了父母,回到了上海的工作单位。
阴朝霞回到单位正是时候,第二天她就加入了援鄂医疗队的前期准备工作。
事情是这样的:疫情暴发后,迅速漫延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武汉的形势更加吃紧,缺病床,缺医务人员,缺抗疫物资。当国家发出了全国支援武汉度难关的号召后,胸怀大局,宅心仁厚的德济医院院长郭辉 立即响应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的号召,主动请战,积极行动,挑选动员医护精英,筹备购买抗疫物资,组织人员培训演练,时刻准备奔赴武汉抗疫前线投入战斗。
动员会上,院长郭辉激昂陈辞,讲了这样一番话:“我们虽然不是公立医院,也没有人要求我们医院做什么,但我觉得,位卑未敢忘忧国,疫情面前,国难当头,不论公私,都有责任担当,都要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共克时艰。我已向上级部门请战,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愿意参加的同志请递交请战书,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阴朝霞被院长铿锵有力,激荡人心的一番话语和大局意识所深深感动。不容多想,国难当头,自己是护士长,在上海又无家务琐事,带头出征是义不容辞的事情,是不二的选择,至于其它事情都要服从这个大局,以后慢慢处理,于是她果断地递交了请战书,如愿成为了一名援鄂医疗队的一员。
她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尊敬的上海德济医院院领导:
在新冠病毒肆虐之机,在中国非公协会发出号召之机,我愿主动请缨,坚决投入到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我要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决不畏惧,决不退缩!
我保证:坚决服从命令,勇往直前,圆满完成任务!

阴朝霞和队友们出征前合影
经过11个小时的奔波,她们到达武汉已是深夜时分,路灯照出了一个诺大清冷的城市,偶而一辆汽车弛过,在阴雨中更显得形单影只,毫无生机。江城武汉沉睡了,阴朝霞的心亦如被阴雨严寒侵淫肆虐下的江城一样,潮湿沉重。
在驻地,阴朝霞尽管浑身酸痛,眼皮打架,却难以入眠。她想到了即将开始的工作,想到了年老失明的父亲,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的母亲如果知道她奔赴重疫区工作的消息后会是什么样子,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直瞒着父母,她觉得愧疚,对不起二老,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她相信父母能够理解她,因为父母都是在卫生战线上干了一辈子的退休职工,深知医务工作的重要性,一定会支持的。只是自己要注意防护,保证安全,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只有在抗疫战争中立功建勋,做出贡献才能对得起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父母的关爱。她会在适当的时候告诉父母,报平安的。
2月15日,大雪纷飞,白茫茫天地一色,江城更加凄凉冰冷。经过简短的休整,16日即到武汉红十字医院与同仁们协同作战。
阴朝霞被分派在重症病房。作为武汉市第一批发热定点医院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距疫情暴发源头的华南海鲜市场仅1.5公里,承接着大量来自江汉区、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是重灾区之一,被称作“风暴眼”中的医院,并证实该院普外科医生肖俊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于2月8日离世。
极度危险的工作环境,严酷的现实,考验着阴朝霞的意志和决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不忘来路,不负韶华,不失本心!做到尽快适应环境,工作做好做细才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

阴朝霞工作照
自2月14日来到武汉,16日进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病房到3月 20日撒离医院的36个日日夜夜,阴朝霞是怎么度过的?都做了哪些工作?收获了什么?在征得阴朝霞同志的同意后,笔者在这里公开她曾经写下的两篇日记和给亲友们的两封回信来作解答吧!
2020年2月14日.,我从没有想到过第一次来武汉会是以这样的方式,自己亲眼看到空无一人的武汉城还是让我蛮心酸的。
一个团队的力量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愿意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凌晨两点零五分,我终于收拾完毕躺在了床上,身体很累,眼皮很酸,但是我无法入眠,想起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很热情温暖,同时也小心翼翼生怕我们嫌弃他们带有病毒而不敢太靠近我们,帮我们拿东西都要小心地问一句。想到这里我内心五味杂陈,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我想到了一直被我瞒着的父母,感到心酸。我强行自己闭上眼,明天的事情明天想,我只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
2020年3月28日给亲友、同事的回信:
春节在家当我看到新闻上新冠病毒肆虐,疫情不断蔓延,尤其是武汉已经封城,作为护士的职业感和使命感我萌生了去武汉支援的念头,到了医院我毫不犹豫的写下请战书,但是我却不敢告诉家人,因为他们也知道当时疫情的严重性,我怕他们担心。我们是2月14日晚上到的武汉,那天我记忆犹新,那天雨很大,武汉的马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偶尔的一辆车呼啸而过,让我疑惑这是一个省会的城市吗?那天的我既难过又紧张,难过的是一个封了城的城市如此荒凉,紧张的是那种气氛让我前所未有的压抑。
我到了武汉就立即投入到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虽然已无数次的做好心理准备,但走进病房看到监护室住满的重症病人,看到护士来回匆忙的身影还是压力剧增。记得当时第一天上班没有经验,我的护目镜上全是雾气,走路都困难,更别说抽血了,但是看到大家都在忙碌,我告诉自己沉静下来,慢慢找,不要急。此时我的护目镜已布满雾气,看人都看不清,只能靠感觉慢慢摸,又担心针刺伤患者,我只能放慢再放慢速度,让自己静下来,终于我抽出了血,却发现自己腰都直不起来了,脸上都是汗很痒,但却不能擦。虽然一个早上只是在抽血,但也让我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支援的第二周有位阿姨被成功实施ECMO撤机,这一刻我们都无比激动,让我更加觉得我的工作是如此有意义。让我充满了希望。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到这个阿姨床边帮助床位护士一起翻身、擦身等护理,阿姨虽然不能说话但是她神志清楚,看着她精神越来越好,我也很开心,然而她的病情却突然发生了变化,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虽然我们精心照顾,虽然我们竭尽全力,但是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抢救,还是没能从死神手中抢回病人。那一天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突然,我第一次恨极了这个病毒,它太无情太残忍了!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尽量让自己不要去想,可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在想,在病患面前,有时候我们的力量却是如此的有限。那是一个母亲,是一个妻子,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在后面的工作中我和大家全力以赴,努力救治患者,为抗击疫情做出最大的努力。
没有一段凛寒不曾消散,没有一抹阳光拒绝盎然。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武汉也终于迎来了春天,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2020年3月8日
今天早早地被队友叫下去说有活动,原来是江汉区文旅局的战友们给我们过“女神节”,让我们身在异乡也感受到了温暖。到武汉以来不论是生日还是一个小的节日,这边的战友都很用心很有仪式感,让我很感动。
文旅局领导致辞时说感谢您们近一个月来的支援时,我才发现到武汉红十字医院重症监护室已经快一个月了,竟然跟我刚来数着时间过日子的心情是截然相反了。回想刚来时因为内心少许的害怕,进医院上班时从穿隔离衣的每一个细节都小心翼翼。到现在的无论是穿脱等的个人防护还是护理病人还是跟同事的默契合作都让我淡定自若。
上班的第一天开始身边的人不论是病房收垃圾的工人还是来自各个地方的战友都很热情大方并且乐于助人,让我能够很快上手,独自管理病人,一开始病人都很重,几乎每个病人身上都是插着各种管子,并且不断有人转进来,似乎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是我身边的战友们各个都尽职尽责不放弃不抛弃,渐渐地有人拔管了,有人转普通病房了,有人恢复意识了……让我们也渐渐看到了希望。
到现在为止,每个班次轮下来病房的病人基本我都管过了,记得一个病人全身插满了管子,不能说话,记得在我第三次管他的时候发现只要我一靠近他进行护理和治疗时,他的心率就会变快,然后我试着跟他说话,告诉他我在帮他挂水,或者帮他打鼻饲,竟然看到他眼角有泪水流下,突然间我觉得很感动,感觉自己的眼眶都要湿润了。还有一个病人也是我这两天刚开始负责的病人,虽然生活是可以半自理病情较轻的病人,但是不怎么说话,之前负责的同事说他脾气不好,不配合治疗。今天我第一次管护他,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我没有主动地和他沟通,只是默默地给他打针、测血糖等一些治疗,他竟然没有拒绝,也许他看到我防护服上写了上海,然后他竟然主动问我是哪里的,我告诉他我是上海来的,然后他竖起大拇指说你们不远千里过来真了不起。那一刻也让我很激动,虽然从决定来上海的那一刻起大家都说我们是英雄很了不起,但是站在病人面前被固执的老爷子这样夸奖,还是让我心潮澎湃。那一刻我觉得我来对了,也来值了……
一个多月以来,很多细枝末节琐琐碎碎的事情都让我感动过,从酒店保洁阿姨对我们的嘘寒问暖到医院里院感人员对我们每天穿脱防护服的检查指导,更不用说一起战斗的战友的互帮互助和病人的信任了,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武汉人民的热情与坚强更让我看到了武汉的希望。

给亲友的回复信:
我们上海社会医疗援鄂医疗队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疫情凶险,发展迅猛,感染人数呈几何倍增。武汉医疗资源严重紧缺,医务人员面临巨大缺口,疫情呈爆发态势。党中央及全国人民高度关注,在政府的协调下,全国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武汉,受到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的紧急号召,大量的社会办医机构医务人员积极响应。上海市德济医院六位医护人员组成上海首批援鄂社会医疗队。经医院新冠病毒专业知识、高流量吸氧及呼吸机使用、个人防护培训以及到上海金山公共卫生中心实地演练后,于2月14日携带大量医疗物资经过11小时的自驾,在雷雨交加的深夜到达武汉,第二天大雪纷飞,于驻地短暂休整。于2月16日即投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工作。
我们医疗队由六位队员组成:两位护士长、两位主治医师、一位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士、一位影像科CT技师,年龄最小的仅21岁。其中四位队员在重症监护室,一位队员在急诊科,一位队员在影像科。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作为武汉市第一批发热定点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1.5公里,承接着大量来自江汉区及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是重灾区之一,被称为“风暴眼”中的医院。但全体队员不畏风险,不怕感染,第一时间就积极主动要求投入到最危险的ICU工作。
上海市德济医院医疗队支援武汉的义举,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赞扬和关注。2月1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上海首支社会医疗救援队出发支援武汉》为题,进行了报道。2月15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以《上海战疫情,一支社会医疗救援队,出发支援湖北武汉》为题进行了播报。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3月26日笔者与阴朝霞联系,她通过微信告诉笔者,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1日以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共接诊发热患者15000余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1205人,转送雷神山、火神山、各方舱、其它定点医院2000余人,出院患者1013人(其中重症患者680人)。她还告诉我,她将于4月1日和她的6名队友乘机返回上海。
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阴朝霞同志,经过这场战争的考验和洗礼必定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她已于2021年光荣入党,她为我们河南人爭了光,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责编 雨林
|